“洋太”集装箱航线以连云港为起点,依次停靠盐城大丰港、如东洋口港,最终抵达太仓港,全程约159公里,单向航行约12小时,采用每周五固定班期的标准化运营模式。该航线的开通,有效串联起江苏沿海重要港口与沿江核心枢纽,填补了洋口港集装箱运输的空白海通富配资,是如东优化区域物流网络、赋能本地产业降本增效的战略举措。
从“空间优势”到“通道优势”的跨越
近年来,如东坚定不移实施向海发展战略,以建设“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”为目标,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,建成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,与沿线27个国家建立贸易关系。今年1至8月,洋口港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785.56万吨、同比增长7%;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32.9亿元、同比增长9.9%,总量居全市前列。
在地图上,如东洋口港位于江苏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会处。然而,长久以来,缺乏高效的集装箱航线,使其深水良港的“空间优势”未能充分转化为通向国际市场的“通道优势”。“洋太”集装箱航线的开通,正是破解这一瓶颈的关键之举。
南京港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副董事长钮建平精准定义了这条航线的战略位阶:“‘洋太’集装箱航线不仅是一条连接两港的‘陆改水’支线,更是串联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关键物流动脉。”他指出海通富配资,这一布局实现了洋口港集装箱业务“零突破”,是“协同洋口港经济开发区、江苏远洋、集装箱集团推动‘以支线串枢纽、以枢纽带腹地’战略的关键一步,也必将成为各方协同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、共建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关键一步。”
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许永波提供了航运企业的视角:“‘洋太’集装箱航线将洋口港与太仓港高效衔接,打通了洋口港对接内外贸干线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
从“路耗”到“航效”,算清“三笔账”
战略宏图最终要落实为企业的获得感。“洋太”集装箱航线究竟能带来多少实惠?港口方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。
洋口港建设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总经理海通富配资,洋口港港务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何淑华算了一笔“明白账”:“航线固定航程12小时,准班率高;相比传统模式,综合物流成本可降低20%以上;单箱碳排放降幅更可达74%,真正实现了高效、省钱、省碳。”
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。
“以前我们的货物完全依赖陆路运输到启运港,路况、天气都是变量,一旦延误,影响的是整个国际航次的衔接。”“‘洋太’集装箱航线固定周班,12小时直达太仓港,这种确定性对我们制定生产计划和交付合同至关重要,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。”金红叶纸业(南通)有限公司供应链物流部经理黄河表示:“接下来,公司也会尝试水运,探索新的物流运输方式。”
长期以来,洋口港依托深水岸线优势,在散杂货和能源运输等领域形成了坚实基础,但集装箱业务的缺失,始终制约着港口服务区域产业链的综合能力。如东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(挂职),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、管委会副主任陈炜表示,洋口港将积极推动能源、散杂货客户实施“散改集”模式,采用集装箱运输可有效降低货损、提升转运效率,实现单票货物综合物流成本的显著下降。集装箱业务的集聚也将带动港口仓储、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的升级,进一步提高散杂货与能源业务的规模效应和运营效能,加速向“一体化、多功能”综合物流枢纽转变。
“首航”之后,从“开得好”迈向“行得远”
开通一条新航线,最难的不是硬件投入,而是如何点燃市场的“第一把火”,让客户敢于把订单托付给一条“新”通道。
“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建立信任,让货主敢把‘第一批箱子’交给我们。”何淑华坦言。为此,洋口港与合作伙伴决定分三步走:第一阶段,“以箱促航”,与江苏远洋联合采用“运力保底+舱位共享”模式,确保“每周一班”且不会出现缺箱、甩柜等情况;第二阶段,“以数提效”,打通港口与船公司、代理的数据链路,线上办业务,船舶在港时间从6小时压缩到2小时;第三阶段,“以政聚货”,航线初期争取设立航线培育资金,支线舱位费优惠,降低代理企业的揽货难度,用诚意和服务打动市场。
“洋太”集装箱航线的意义,远超越物流本身,它是一着激活区域协同发展的“妙手”。
对如东而言,它是提升城市能级的“加速器”。一条高效、低成本的出海通道,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核筹码。它不仅能留住本地企业,更有望吸引对物流成本敏感的高附加值产业集聚,推动临港产业腾飞,实现“以港兴产、以产促城”的良性循环。
对港口群而言,它是实践“江海联动”的“黏合剂”。南京港集团总经理赵建华进一步分析了优势互补的共赢逻辑:“通过串联连云港、大丰港、洋口港、太仓港等关键节点,实现沿海与沿江港口的功能互补与联动发展。”钮建平则看得更远:“这条航线是实现‘以支线串枢纽、以枢纽带腹地’战略的关键落子。”通过融入太仓港的全球航线网络,“洋太”集装箱航线将苏中苏北腹地更紧密地接入“一带一路”的贸易版图中,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。
文/仁行海通富配资
维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